顯示具有 世法哲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世法哲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2月20日 星期一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二十七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二十七


驕敵巨害,知一狂二,點滴之因唯吾巨識,驕之人遠,傲之或離,事成業就之死敵也。忠士,智士怎分別相?二士遠離驕敵,知百言百乃忠士,識千而應機所說乃智士也。

本題為兩個問題,上言驕敵巨害的關係,下言忠士、智士的區別。驕敵巨害,知一狂二,點滴之因唯吾巨識。就是說,驕傲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敵人,它是要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害的。一個人如果只知道一點,就自己夸夸其談,將其吹成兩點,抬高實相,吹捧自己;或者得到很少很少的一點經驗,而說他具有很多很多的知識,明明自己膚淺庸薄,非把自己說成深厚淵博,這種人就是驕傲的人。一個人如果驕傲了,目空一切,妄自尊大,別人就會認為你虛假不實,包括你的朋友、親人和其他人往往就會離開你,不願意和你來往,此時你要想成就事業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人來幫你,所以說這是事業成就的一種死敵。

 

忠士,智士怎分別相?人們在社會生活當中,分成很多個層次,這裡只淺講怎麼樣來區分忠士和智士。兩種人均遠離驕傲,即是這兩種人士都是決不可能驕傲的。知道一點說一點,知道兩點說兩點,不誇大不縮小,這就叫忠士。明白一千條知識的道理,但是凡能造成矛盾的或無法給人帶來利益的就不說,或者能給人帶來利益的、能給人增長福益的就說,也就是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暫且不講,這就叫做智士。智士的觀點是應機所說,時機不到不說,時機到了即說,一切均為他人的幸福和利益而說。


#世法哲言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二十六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二十六


人生明達之道,悟于挫折迭起之踐,凡事之解者,必于親身所歷之驗也,無實之聞,聞而無實,故身之所歷親見本來,得以明達之理。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怎樣才能明白一件事物的真理或體悟自我境界的真諦呢?這當中主要的一點,不單是聽來的,也不單是看來的,而除看和聽之外,必須善於在無數次的失敗當中去尋找經驗和教訓,經過實踐的印證和對失敗的內心檢討,然後才能對一切事物有內鑒性的了解,才能得到真理。因此說,必須要親身經歷,自己才能有所體驗。如果只是道聽塗說而沒有親自去實踐,那麼所得到的並不是事物的本質。所以,只有我們親身經歷、親眼所見、親自實踐所得來的經驗才是明達之道理,才是真理。


#世法哲言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二十五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二十五


風順之道莫放肆而疏忽之,艱難之途當振作而謹慎之,面順而失之慎災必至焉,迎難行而奮取福田由然。

我們任何一個人,處在一帆風順、幸福的道路上的時候,千萬不要放肆和疏忽,而應該自己非常小心翼翼,謙虛謹慎地生活,因為一個人的境遇不可能是一成不變的,凡是人皆屬無常性變化,任何人都是如此,這是不變的定理,因此只有謙虛謹慎才能應付隨時可能發生的不測。在艱難困苦的時候,則應該提起精神,振作意志,沉著地去處理問題,頑強地去爭取。如果說面臨順境便失掉謹慎,那麼終歸災難會落到你的身上。遇到了艱難困苦,如果我們去奮鬥、去爭取,終歸會戰勝艱難困苦,最後會得來成功,會爭取到幸福。





 #世法哲言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二十四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二十四


慧海之庫與物質之倉是為反量也,慧庫無為轉無量,多用之反增之。物倉儲存乃無常,施之減之,故無為乃大,大在無量,無常乃微,微在消然。

如果把人的智慧聰明的儲藏境比做一個倉庫的話,那麼它與儲存物質的倉庫恰是相對的反量。智慧聰明的倉庫屬於無為轉無量,即以無為的定理轉無量的境界,所起的作用的是越用就越多,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才智聰明,是越用越聰明,越鍛鍊反應力就越快、越進步、聰明智慧量就越增加,永遠不會枯竭。而物質的倉庫,儲存的東西,是屬於無常性的,也就是處在成住壞空之中,在不斷地消失,只要你用一點,它就會少一點,倉庫的東西會慢慢用空。所以說,無為屬於大,大在無量,無常屬於微,微在消然,甚至於徹底沒有。


 

 #世法哲言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二十三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二十三


成就之或俱之智者而善利時,故事業之成必備時,具智無時業無研機,時智具之,就業由然,成就之道弗出定諦也。

 

       世間上的人,在幹事業的過程中,有的取得了成就,有的遭到失敗,而且各人所取得的成就各不相同,異類相殊,有大有小,究其原因,主要是若要取得一件事業的成功,自己必須首先具備一定的聰明才智,而在此前提下,還必須要有時間和機遇,才華和時機兩者都要具備。所以說,任何事業的成就都必須是才華和時機的集合。如果只有才智、聰明,而沒有時間和恰當的機會,那麼,就可能沒有發揮聰明才智的條件,既無法深入研究這件事情的本身實質,也不能在最適合的時間去掌握它,所以就不會成功。因此,只有同時具時和具智,事業才能有所成就。這是所有成就事業所不可否定的一種定諦。



#世法哲言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二十二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二十二


相對能量何以足之?專一而取之,甲乙等力之對,甲專攻其乙之一,甲可勝之,相等料木以一尖刺其面,可制于傷也。

 

       本題屬兵法論題。相對能量何以足之?就是指在大家力量相等時,怎樣才能戰敗對方而使自己取勝?這時要專一而進取之。主要是要選擇他的弱點,集中自己的優勢,專攻其一,才能取勝。就是說,在甲和乙互相力量相等的時候,甲必須攻擊乙的某一點,而且是最薄弱或最重要的一點,不能散面攻擊,這樣甲就可以取勝了。正如有兩塊相同材質的木料,如果將其中一塊削尖,以刺另一塊木料的面,就絕對可以將其刺壞。又比如現代戰爭中的導彈,在敵對雙方導彈相等時,我們怎樣來消滅對方呢?這時專刺其要害之一,就要選其精銳而傷之,即選取對方的要害之處,將他的指揮系統毀掉,這樣那些導彈就失去了一切航向,失去了航向,則無目標,自然成了一堆廢鐵,就不能發射了。





#世法哲言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二十一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二十一


一省之田為一市之用甚多也,一國之或何以覺之,國人國土而方養之,一人之力頗大者則弗及其眾推之量也。

世間上的萬事萬物,它們之間的大小,其相應的能量和作用,都是相對的,通過互相比較即可得出來,如果沒有比較,就不能看出大小,也無法相應其所適用的道理。正如一個省的田地,拿來供一個市用的話,就會覺得很多、很寬、很廣,但如果一個國家來用這一個省的田的話,就不夠用了,就不能滿足,所以說一國的人要一國的土地才能養起來。這裡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人的力量再大,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本事,都是有限度的,只有眾人的力量積累起來,才是真正的大。


#世法哲言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二十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二十


受人之敬者,由布益于或而所至也,如眾之讚游池妙哉,原在它之解暑施涼故耳。

   有的人在社會上很受人尊敬,這是什麼原因呢?主要是他有高尚的品德和豐富的知識,能給人們帶來好處、帶來利益,時時對他人施以關懷和溫暖,大公無私,在他人遇到困難時總是全力救助,由此,人們才熱愛和敬重他,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就正如通常在夏天,大家都喜歡說游泳池好一樣,其原因主要在於在夏天的暑熱當中,游泳池能給人解熱施涼,幫助人們消除炎熱的疲勞,送來舒適的涼意,所以大家才會讚頌它。因此,同樣的道理,作為一個人,一定要給人類帶來好處,給人大眾謀取福利,這樣,自然而然地,大眾就會尊重你。


#世法哲言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九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九


陰魔之出是為生氣,視他之非而為煩惱,實乃暗敵自傷,何塗他人之皮毛耳。

   《楞嚴經》上有五十種陰魔之說。什麼叫陰魔?這裡說的陰魔就是把自己對自己生氣、自己想不通、自尋煩惱,是名為陰魔,也就是把別人的是非、把別人對自己的不實之處、不良之處當成沉重的包袱壓在身上,自己在一旁想不通,自尋煩惱、自找痛苦,就叫著陰魔。這種陰魔的產生,實際上是暗敵自傷,即就把生氣變成了看不見的敵人來自己傷害自己,而對其他的人、對對方、對你想不通的人,則連皮毛都傷不到一點,因此我們不能把外來的是非作為煩惱。



#世法哲言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八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八


人愚之最癖是為我見是理,萬法由己量之由是而生,此屬心之弗明所至無知故也,凡為余衡量諸物似為尺度者,實則無識也。

給人造成愚痴的最大弊端,主要是以為自己掌握的一切都是真理,對世間上的一切,無論是精神或者物質的,都拿自己的觀點、自己的心境去作為尺度來衡量,符合自己看法的就對,否則通通斥之為錯。之所以如此,其原因主要是來源於自己的心境未能開發智慧,對於真理鑒術未能得理,而片面的看待問題,以自己所知的一點一滴,概括異它之全面,從而使自己處於一種無知境界當中。所以,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以後,凡是遇到拿自己的一切觀點作為衡量一切物體或者生靈的尺度、作為絕對真理的人,實際上這種人是沒有知識的愚人。



#世法哲言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七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七


太陽性之于偉,何以故耳?面萬法與群生施光放熱故耳,故為人讚,由是之道,為或之流為眾而消益者是為其大也。

   太陽的本性之所以偉大,是什麼原因呢?是太陽燃燒自己而給這個世界帶來光明、溫暖和能量,使植物得以生長,人類和動物得以生存,我們這個世界具備生存之力,也就是說,太陽為世界萬物施其諸益。所以,人人都讚嘆它偉大。那麼,同樣的道理,我們的人,只要是無自私自利之心,默默奉獻,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為大眾的利益服務,給大眾帶來福利,帶來好處,那麼,所有人都會敬重你,都會讚嘆你的功績,而自己也就偉大了。


#世法哲言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六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六


凡出語之余無非也,謂詞似為非也,言無失者乃以詞奪理之失,故為非也。

   凡是喜歡說自己沒有錯誤和缺點的人,實際上其本身的行為已經具備了錯誤和缺點,因為他這種語言就是一種錯誤、缺點。「人非草木,孰能無過」,也就是說,每個人都難免有這樣或那樣的過失或錯處,說自己沒有缺點錯誤的人,是以此來強辭奪理,為自己的過失辯護。那麼,其具體表現,起碼在他的身上,有顧全面子等私心雜念,或者說沒有忍辱自愧之德行。所以說,如果說自己沒有錯誤缺點,其本身已經具備錯誤缺點了。這句話就是一種錯誤缺點的具體表現。



#世法哲言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五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五


善知識者諸語皆收,諸識皆藏,歸己為用,施之眾或所益,原何來,善知本性為或而福,劣理作己批照,善道養德為或。

   一個人具有高尚道德品質的人,都是胸懷博大,心襟寬廣,好話和壞話都聽,好的知識和壞的知識都吸收。好的知識吸收起來豐富自己的才幹,提高自己的能力,為自己所使用,以作對人類有益的事情。而壞的知識就拿來用以檢查、對照自己,引以為戒,使自己不要去犯類似的錯誤。這樣做,是因為善知識的本性是為大眾而謀福利的,所以,為了給大眾謀利益,將壞知識拿來作為自己的一種批照,檢查自己的錯誤缺點,有了就改正,從而達到既有益於社會,又有利於自身發展的目的。因此,善道稱為習養道德、為大眾服務的一種行境。




#世法哲言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四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四



或生于福而弗識其福,乃處福忘逆之故也,身強以弗察其康,病者之流皆知康安之樂也。


   有些人生在福中不知福,儘管各方面條件都很好,但仍覺得這裡不稱心,那裡不如意,牢騷滿腹,自悲不意,這樣的人主要是處在幸福裡頭而忘掉了逆境的原故,在幸福的時候忘了曾經經歷的困難。就正如身強力壯的人往往不知道生了病後的痛苦一樣,不注意保護自己的健康,不珍惜自己強壯的身體,一旦生了病時,病臥床榻,動不能動,吃不想吃,這時候,他才知道健康的快樂和幸福了。





#世法哲言

2023年2月18日 星期六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三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三



凡事應三思之弗覺,體實而再行之,不可聞言而從,亦不可聽之否虛,三思之下實施無道者,當進而窮根之研,欲覓高天彩虹而遇烏雲之佈,則疑于霞輝之弗成也,是為過失。

 古人有「三思而行,再思可矣」之說,實際上,光「三思而行,再思可矣」是不夠的,在三思之後,還要具體去實踐以觀察真實效果,這也就是說,我們絕不可以聽說一件事情就立刻不加思索地去辦,而必須要加以認真思考和實踐,但同時,又不能聽到以後,馬上就輕易地否定,認為虛妄不實,不去予以處理。如果在三思以後覺得沒有道理,並且實際去做,也還沒有行通,這時都不能馬上丟掉,而要進一步去挖根究底。就正如我們想見到高空中的彩虹一樣,如果說走到半虛空中被烏雲所遮障,就認為是上面只有烏雲,沒有彩虹,這就是錯誤,如果繼續努力向上,進入更高一層空間,突破烏雲,彩虹就會出現,所以,做世間上的一切事情都是如此。在任何因難之下,都要進而窮根究底,這樣,最後就不會犯過失,就會處理好一切事情,完成好一切事業。




#世法哲言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二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二


對人才之取捨何別?天下之或優劣和合之因,所匯果也,為一體之和,不可分割之,由是見劣而不取或,優之何獲,故收或而取優捨劣是為理也。


 我們怎樣去發現、分別和取捨人才呢?天下的每個人都有好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並由此組成一個不可分割的和合整體,優劣好壞都匯聚於此,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有其缺點和優點,人人都各具所長、各具所短。因此,如果我們見到一點錯誤和缺點,就不去用這個人,那麼,他的優點我們也就得不到開發了。所以,揚長避短,糾正或者盡力地去掉他的缺點,而運用他的優點,發揮他的長處,這就是社會和我們所要用人的真理。



#世法哲言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一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一


欲速則不達,行慢而失獲,事理如是觀,正住中道參,琴弦之懈弗出和雅之音,反之過緊則易于折。


不管你做什麼事,如果不切合實際,過於太急、太快,往往不能成功,因為它不符合客觀事物的邏輯、法度。如果速度太慢,往往又錯失良機,達不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行慢而失獲。凡是世間上的一切事理,都應該注意這兩個正反不同的關鍵。那麼,怎樣做才對呢?這就要認真研究分析,取其適中,找到最佳的方法。正如琴弦一樣,繃得過緊往往把琴弦繃斷,那麼,繃得過鬆就更不能出和雅之音,要不鬆不緊,恰到好處,才能奏出美妙的音樂。世間上的萬事萬物,都要順乎邏輯的事理,不偏不倚,然後去進取,這樣就會很圓滿地達到目的。




#世法哲言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十



唯誦文章是無知,文學之才唯附實,而今大學四書五經,為文弗施者,收之弗能養其己,放之不利其眾或,唯誦何益之有,施詩文于社會之用,造益利眾者,是為轉知化實也。

在社會中有這樣一種偏見,往往認為一個人有知識、有才華,就是人才,實際上這是很大的錯誤。任何人,不管他知識有多麼豐富,才華多麼出眾,無論是古代通讀四書五經的飽學之士,還是現在的大學生,如果不能把所學的知識付諸於社會的實踐,這種人都是不能被稱為人才的。因為,只有把所學的知識運用於社會實踐中,用自己學到的知識造福於人民、造福於國家、造福於社會,這才算是真正的人才。否則,只埋頭讀書,將知識收藏起來不會運用,會一事無成,甚至連自己都無法養活,更不要說利益大眾、為社會服務了,這樣的學識有什麼意義呢?所以說唯誦文章是無知。如果將書本知識用於社會實踐,將科技發明和創造轉化為社會生產力,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為社會大眾謀利益,這就叫轉知化實,就成為真正有益於人類社會的人才。






#世法哲言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九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九




赴約者奔往為事,中遇道障之退,更便速前也,車擋雖倒掛之行,而在更利前行之策也。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凡是與別人商約好的事情,我們就要按時去做,要照著約定的條件去履行,並爭取把它辦好。實際上,要成就我們的事業也是一樣。但是,往往我們在前行的途中會有很多障礙,舉例來說,上學時要讀書、認字、寫作文,有的句子造得不對,有的作文寫的不好,有的數學做不了,但是我們必須要努力完成這些作業,並且要做好、做完美,最後達到目的,順利畢業。又如,我們在事業當中遇到困難,擋住了我們,我們暫時前進不了,此時,要懂得中遇道障之退的道理,就是說途中遇到了障礙不能前進時,有時候要先朝後面退一下,那麼這稍等一下是否就更遲緩了呢?不,暫時的後退是為了蓄積力量,瞅準時機,以便能更快,更好地前行。就正如汽車要設一個倒檔一樣,每每汽車抵到障礙無法前進以後,此時此刻,需當掛上倒擋倒退,倒退的目的是為了讓開更寬闊的路來,以便能掛上更快的速度前進。總的一句,倒退的行動是為前行的目的而採取的一種具體對策。





#世法哲言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八

《第三世多杰羌佛說世法哲言》八




雄才之料必當內充其實也,華其外而碎其內弗可大器而登堂,心空之竹終非棟樑之材。

凡是具有雄才大略、才華橫溢而為社會作出貢獻的人,必須既具有充實的內心世界,深厚的道德修養,又必須具有淵博的學識。有的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有學問,夸夸其談,頭頭是道,但內心空虛,靈魂蒼白,這樣的人是絕不能成為氣候的,外表好看而內境劣昧的人終究不能登堂入室,成就大業。正如像空心的竹子,外表高升青奇,其實皮薄心空,就不能作棟樑之材,因為它會遇浪即折,遇力即碎,又怎麼能拿去作中流砥柱呢?






#世法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