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11日 星期五

佛教理論的兩面性

 

佛教理論的兩面性

拉珍

 

 

昨天,寧瑪巴法王貝瑪諾布仁波切圓寂了。在為法王的成就解脫而欣慰的同時,更惋惜娑婆佛教界又少了一位學識淵博、戒行清凈的大德。故而祈請法王早還人間,再轉法輪廣渡眾生。看到這些大德們的離開,心中頗多感慨,回朔佛教在娑婆弘傳以來所經歷的種種變遷,深感眾生與如來聖教法緣之日益衰減,故今特書“佛教理論的兩面性”一文以醒世人。

 

 

 

釋迦佛陀佛教理論建立之初,沒有兩面性,只有獨一理體,如釋迦世尊所說三藏理論,是處於佛陀的境界中,對證取聖量境而獲得解脫涅槃的方法所作的一種說明,或者叫客觀記錄。這樣的佛教理論是由真實的聖證量所生發建立,而不是意識層面憑空設想成文,佛經里都有記載。初始的佛教理論與佛法證量是一體無分的,首先從實證的佛法聖境中誕生出完整的法義理論和儀軌,爾後再由完整的法義理論和儀軌造就實證聖境,理法相契,理為法用,法為理顯。但隨著眾生法緣的變遷,大量法軌的遺失,佛教的獨一理體在不知不覺中漸漸滋生出兩面性,一面是理論與聖證量相得益彰的完整保留,另一面是基本脫離了聖境道量顯現的純理論。佛教理論兩面性的呈現,客觀上使佛教界形成兩大派別,只要是佛教,無論何宗何門,大乘、小乘,無論顯、密,說到底,全都歸屬在這兩大派別中:一者“理論實證聖量派”,二者“理論知見體悟派”。當然,此處所指理論都是正知正見的佛法理論,而非舉經論之名實則背離經教的第三者錯誤理解和邪見。

 

 

 

“理論實證聖量派”是依於經論,以正知正見的認知去體悟修行、心性真諦,實證到超越心智理論的聖量,并付諸實際證量的顯現,以此證實其達到了究竟涅槃。這個派別以正宗三藏密典理論為基礎,但不以空說理論為目的,必入聖境證量的呈顯,以身心實際超越輪迴束縛為修持宗旨,它擁有完整的傳承教法儀軌,能顯出超越物質和精神領域的神通智慧力量,是真正契合三藏密典諸論本質的派別,它是佛教理論原始第一面理體相契的完美佛法,對眾生的解脫成就具有決定性效用。如釋迦佛陀正法時期的佛法,如蓮師所傳佛法,阿底峽尊者所傳佛法,瑪爾巴大師、密勒日巴大師、宗喀巴大師、無我母大師、吉美林巴大師,以及達摩、玄裝、慧能、虛云大師等等歷代真聖者祖師所傳佛法,都是“理論實證聖量派”佛法。但可惜,這個派別在當今娑婆世界已經非常稀罕,非常少見了,“理論知見體悟派”已取代其位成為主流。

 

 

 

“理論知見體悟派”也是以正宗三藏及密典理論為基礎,是經由正知正見的認知去近附、體悟心性真諦,以期最終了證涅槃。這一派的佛法,只有理論精神部分的表達,自身沒有實際的聖證量可以展顯,故只能借前輩祖師的量境事跡為例證。現在大部分的佛法都應該歸屬於這個派別,這是當今佛教界的流行現象。但我們必須看到,這一派別的理論雖也是正知正見,但它所造就的解脫是很難徹底的,容易流入空洞戲論,是否真能解脫究竟涅槃還是個問號,因為僅靠單純的理論極難將人領入聖者境地,況且這些理論還各說不一,如般若與中觀論見不同,他空見又另有說法,若用術語“軟、硬件”來譬喻,這各家理論到底誰者是可達成硬件成果的實用軟件,僅憑軟件本身很難確定,畢竟要實際造成了硬件的成果才能說明軟件理論的對錯。再者,所謂佛法之法,當為超凡解脫之法,這個“超凡”的表顯在哪里,也不是單憑理論就能代表的。而這種僅從理論知見角度去求取解脫的現象,主要是佛法傳承過程中許多教法儀軌失傳造成的。特別是藏密法,理論部分從密法建立初期到現在沒有多少變化,變化最大的是實證部分,過去的藏密祖師們傳法,神通證量展顯多不勝數,也正是這些驚人的神通證量,形成了藏密法在世人心中的神聖與特殊,像蓮花生大師、阿底峽尊者示現的大量神通,如瑪爾巴大師修奪舍法令已死的動物復活,密勒日巴祖師神足飛行,進牛角里躲冰雹,如日古溫波仁波且帶著全家連同帳篷牲畜一起飛行,如兩位第四世多智欽法王所示現的殊勝證量等等說不完道不盡的證量聖境。佛法的本原特質就是具有實際證量展顯的“理論實證聖量派”,但到了末世,很多法義都已不完整,修不出證量,多數佛法尤其是密法,開始向“理論知見體悟派”演變了。例如勝義內密灌頂壇城的彩砂結壇,蓮師時代的這個內密灌頂法,是要隔大石板將石板表面所繪彩砂曼達拉圖或金剛種子字,通過聖證量,隔石轉入石下的曼達盤中成為穿石金剛砂,可到了如今,完整的法義已經沒有,聖境證量修不出來,無法勝義內密灌頂,彩砂結壇已經演變成用彩色沙直接在曼達拉盤中畫壇城圖,毫無聖力顯現了;又如內密灌頂的金剛丸,六七十年前的藏密真正聖德們,大多都能讓金剛丸蘇醒顫動乃至明震大動,可現在的藏密法中,金剛丸不過是一個象征表法的藥丸罷了。又如財神法密密部灌頂,為勝義內密之法源,當場即能讓受灌行人於壇城中升起聖次第,并以三種白物,糌粑面所制成的金元寶或吐寶鼠,在行人面前翻躍而起,呈顯非人為物理之聖境,受灌行人即刻服食其法源之母,由此修法財神自然駕臨而成圓滿次第,可這樣的法如今也失傳了。不惟這幾法,多數內密灌頂法都已變質,虹身成就者也基本上看不到了,包括化虹最多的蓮師道場噶陀寺,近代很多法王圓寂也未化虹飛頓。現在很多人動輒就以石頭上留手腳印以示其證量,但那不是現場諸師證人監護展顯的證量,有什麼可信度?著名的格魯巴隆務寺卡索仁波切在一次訪談中談到西藏五六十年代的特殊社會狀況,造成大量經論法本被燒毀,很多大德根本沒條件把法義完整傳承下來就被迫圓寂,逃亡印度的大德們也沒有帶走多少法本,在那之後全世界最多還剩下百分之二三十的藏密法,大多數法都永遠失傳了。正是這類失法因緣,造成當今大部分佛法都拿不出實際證量,說穿了就是不懂法,長久陷於空頭理論,以致於很多人真的把佛法誤解成理論精神性的悟境而已,對於證量的問題已自然麻木,甚至覺得沒有證量是很正常的了。其實這種概念是非常錯誤的,“聖”與“凡”的區別,除了理論之外,實顯聖證量是最重要的真假鑒別。

 

 

 

比如說到空性,空性的理論稍有學識的行人都能講出一堆,但那頭頭是道的理論知見到底是對是錯?這可不是單憑知見本身可以判定,也不是任何有為法意識經驗可以判定的,非得住入空性真如,生發了妙有神通智慧力,才可真的曉瞭其知見對錯。當年未證聖道的阿難被羅漢們逐出集結佛經的僧堂,他證破真如後回到僧堂門外,大迦葉尊者要他從鎖孔進門以證明其已證道,阿難便穿鎖孔而入。證空解結者,必定具備神通聖量進入非人為能力所及的另一空間狀態,同時必得是擁有了這種實際超凡聖量的硬件成就,才能證明那理論軟件是否正確實用。因而,在這個問題上,“理論知見體悟派” 與“理論實證聖量派”的差別在於,前者止於理論性體悟,是否實際證入非意識的聖量得到了解脫,都是未可知數。不是此派隱而不表,而是其不完整的法義致使他們修不出證道聖量來表顯。後者“理論實證聖量派”同樣宣講正確的教法理論,但絕不止於純理論的機鋒糾纏空性悟說,而是依完整法義儀軌實證真如體性,超越精神意識層面而解苦因之結,達成其轉凡成聖的身心結構轉變,實際超脫到輪迴之外的聖境空間。

 

 

 

“理論知見體悟派”與“理論實證聖量派”雖然都建立在正宗佛教理論的基礎上而進取涅槃,但這兩派佛法大有成就快慢、高低程度的差別,且“理論知見體悟派”因僅限於純理論領悟探討,對法義中部分出世法的理解,往往很難站到純正的解脫聖境立場去理解相應其本意,容易導致知見的偏差錯解,稍不留意還會滑向邪見。

 

 

 

在末法時期能學到“理論實證聖量派”的完整法義是非常稀有難得的事情,而且這一派也不是固定派體,它具有演變性。就如前面說到的一些佛法,在祖師傳法時尚且處於“理論實證聖量派”理體一味,擁有大量實證境顯,壇城法規嚴謹,內密、外密、勝義內密區分有序不亂,但法義逐漸失傳,傳承到後輩,則演變成“理論知見體悟派”空說理論了。很多大聖德都認為,因佛法失傳的現實狀況,當今世界“理論實證聖量派”與“理論知見體悟派”相比,前者僅占大約百分之一二的比例,至于邪知邪見的所謂佛教大德,那更是遍地叢生,這就是當今佛教令人痛心的發展趨勢。

 

#大德拉珍文集

鑒別聖德的級位

 

鑒別聖德的級位

 

 

        這段時間,網上大量出現大聖德大菩薩的稱號,產量還越來越高,可是一拿出來質量檢驗,我的天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都是偽劣產品,可就是有那麼一些愚頑者口口聲聲說某某人是大聖德,或他的師傅某某是什麼大菩薩,甚至聽到百無一能的人大言不慚稱他早就知道自己是某某大菩薩化身云云。前幾天翻開幾本現在的所謂佛書,又是一堆當今的這個大聖德那個大菩薩,更可笑的是有些無知人還整天張菩薩、李菩薩的稱呼那些會胡亂編講幾個佛教術語的人,好像這兒已經不是末法時期的娑婆,而是極樂世界,菩薩聖德滿天飛了,真讓人哭笑不得。為利眾生正見的開膚,是該好好講講關於聖德的問題了。

 

什麼是聖德?所謂「聖」者,只要證入涅槃,身心脫離了六道輪迴,就可以稱聖者。因此聖者的層次非常多,羅漢、菩薩、佛,都是聖者,但這三乘聖者的境量差距非常之大。羅漢雖然是聖者,卻不能稱聖德,因法執未斷,德境不夠崇高,量境有限故。所謂「聖德」,是建立在證得涅槃的聖者基礎上,生發大悲菩提心,無私無我無執法,以度化眾生成就解脫為己任,因而具有無相菩提的德格,如此德境的菩薩方可稱聖德。

 

具體一點,羅漢分四果,初果須陀洹就可稱聖了,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四果阿羅漢。這四果羅漢聖位是聲聞、緣覺二乘所證,已了生死證涅槃,我執已斷,法執仍在,慈悲,入初頑菩提,未生智慧。他們生死自由具備六大神通法力,但因為不具智慧,講經說法往往錯漏,不能圓融正解佛陀法義。因而在行化度生方面尚有諸多欠缺,尤其是初二果羅漢,仍有生死綑縛,須陀洹受七生七死方得漏盡,斯陀含受一生死,阿那含證不還果,阿羅漢位才徹底脫離生死束縛。因此,羅漢們的本事雖大,但相比於菩薩,其見地和德境層次仍欠佳,尤其在引導眾生成就方面,力量薄弱且很難成功,易於偏離正見,在五明上有成就,但屬於初頑不化的境界。

 

羅漢以上是菩薩,菩薩分十地,從初極喜地至第十法雲地。菩薩已了生死證涅槃,斷我執,漸斷法執乃至徹底斷除法執,菩提心已具,智慧已生,級地愈高智慧愈圓融,這十地菩薩都是當然的聖德,德境崇高,境量弘大,但是他們每一地之間的證量差距非常的大,這種差距不是我們算學數字一加一等於二的概念,而可以形容為成立體幾何倍數增長的證量差距,二地菩薩的境量初地菩薩完全無法比,也無法了解,正所謂『初地不知二地事』。十地菩薩的境量對於初幾地菩薩來說就只能用天壤之別來形容了,如《瑜伽論記》中說:『菩薩第十法雲地中不可思議智行,一切眾生聲聞辟支佛從初地乃至住九地菩薩所不能及』。凡菩薩都具有超越凡人的相應五明。

 

十地菩薩以上,即十一、十二地菩薩為摩訶薩,嚴格來說,摩訶薩才能稱『大菩薩』『大聖德』,摩訶名大,願大、行大、度眾生大。也有的論說將七地以上菩薩稱為大菩薩摩訶薩,但無論如何都是德境證量相當弘大的菩薩摩訶薩方可稱大菩薩或大聖德,而不是智慧未圓,五明未全,法執殘存的羅漢和初幾地菩薩就可以稱大的。摩訶薩以上是等妙覺菩薩,等於佛妙於佛,如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等妙覺菩薩以上便是無上正等正覺三身四智圓滿與宇宙同體的佛陀。

 

這些名詞術語說起來似乎簡單,每個所謂的法王尊者仁波且大法師都可以搶奪這些名詞外衣披在自己身上,但不知大家仔細掂量過其中的內涵沒有。羅漢菩薩不只是幾個名詞而已,這種稱謂所代表的是他們各自不同的神通、智慧境界。且不說菩薩,僅一個羅漢是什麼境界大家知道嗎?羅漢具備六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盡通。這六通是什麼意思?說易懂一點,就是能坐觀環宇萬像,耳聽遼遠十方,曉了眾人心思,剎那行走萬里乃至虛空飛行往來於諸剎國土之間,可前看三百年往事,後觀五百年未來,我這還只說到一部分,六通之間相互交融又有諸多變化,那是何等了不起的本事啊!釋迦佛陀率眾羅漢去難國度眾生的時候,羅漢們是怎麼去的?虛空神足飛行且變化而至。大愛道比丘尼帶領的五百比丘尼都是羅漢果位,那是什麼證量?空中坐,空中站,空中臥,全身放光、出火、出水及各種變化。阿羅漢目健連尊者可從娑婆世界一伸手到三十三天,阿羅漢迦葉尊者可以站到須彌山頂召喚十方釋迦佛弟子集結佛經,其聲遍傳三千大千世界!再看我們現今那些號稱「大菩薩、法王、尊者、仁波且、大法師、大居士」的人,哪一個有這些本事?連初果羅漢的本事都沒有,最多是一個善知識,還多半都是喝高了的善知識,竟然厚顏無恥的稱大菩薩!凡此妄稱之舉均為妖孽邪行!

 

佛弟子們,不要把佛陀的佛法看得那麼廉價,不要再侮辱佛法了,動不動就恭奉這個是大菩薩,那個是大聖德,你們去讀一讀經書,讀《佛說佛地經》、《佛說十地經》,看看大菩薩摩訶薩應該具有何等驚人的證量,且不說摩訶薩,初地菩薩就可以將一個身體化身為一百個,『能動百世界,能往百剎土,能照百世界,成就百有情,能住壽百劫,於前後際各能入百劫,於百法門能正思擇,示現百身』,這還只是初地菩薩,可想而知大菩薩摩訶薩乃至無上佛陀會有怎樣無法思議的境量,怎麼可能是你們眼前那些六根離不開六塵的凡夫俗相!連讓一根頭髮自己動的力量都沒有,還動什麼百世界?幾面墻就把他堵得死死的,還去什麼百剎土?眼耳鼻舌身都鎖死在凡夫軀殼裡,到底這些愚癡無能的凡夫憑了什麼可以稱大菩薩?!末法時期的娑婆世界,羅漢都找不出幾個,哪裡來的那麼多大菩薩?真有那麼多大菩薩,『藍臺印證』的兩千萬美金早就被人得走拿去修廟了,哪裡會好幾年了那兩千萬還原封原樣在那裡,難道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而且偉大的第三世多杰羌佛說,『藍臺』在等菩薩,不是摩訶薩。這其中的含意還不能讓我們深思嗎?竟還有人說自己是觀音菩薩、彌勒菩薩,那就請你把『藍臺印證』的『霧中石』做出來嘛,菩薩就已經具備五明了,更何況觀音彌勒兩位老人家一個古佛,一個最大的摩訶薩,拿點十地菩薩的五明證量出來,往雕塑石洞裡放點恆久不動的祥瑞霧氣應該是手到擒來,怎麼可能不行呢?如果做不出來你就閉嘴,老實做你的凡夫行人,不要不知羞恥狂惑你的弟子們來侮辱佛菩薩的聖號!

 

是不是聖者,是哪個等級的聖者,那是必須經過證量考核印證,而不是自己說了,或者凡夫行人們推舉了就算數的,從古至今都要考核。當年阿難尊者說自己證道了,迦業尊者便考核他,讓他從鎖孔進門。顯教各派歷代成就者證道以後,也要找高僧印證,這種印證其實就是對其所證聖量的考核,也從來沒有誰自己說是什麼聖者菩薩就能算數的。密法更是如此,從蓮師時代開始就要進行考核,因明三支論起辯考核、師資考核、成就聖量考核等等名目繁多的考核修法,尤其是金剛阿闍黎,必須通過考核鑒定向眾生證明其擁有什麼境量等級的金剛力,以供眾生擇法依止。金剛力的考核有很多種法度,瑪尼石、金剛丸、投花壇城、菩提聖水、隔石建壇等等,都是自古就有的金剛力測試法,只是這幾十年來,有很多妖魔和凡夫混在大德隊伍裡,如前所述魚目混珠都成了『大菩薩』,為了遮掩自己的無能他們將這些考核鑒定法本隱藏起來,才漸漸演變成了今天這種自稱或弟子們公推稱聖的妖障荒唐格局。這些凡夫冒充的假聖人,為了證明自己有點金剛力,經常弄一個石頭上留手腳印的事情出來,現在好像任誰都以石留手腳印,我以前說過,這根本就是沒有現場公眾見證的東西,不足以為信。真正的金剛力考核,至少要七師十證,總之現場鑒證的人越多越好,應試者必須當眾展顯出金剛力,將自身修成的金剛力附著在豆粒大小的金剛丸上,使無情法物金剛丸能自行運動變化。又如彩沙,經大聖德修法金剛力繪壇,彩沙畫成的壇城圖或種子字能從石板上面穿透進入石下密閉的曼達盤中,並將石面上規整的種子字或壇城圖案建立在這個曼達盤內,這就是隔石建壇金剛力,這是十地以上摩訶薩大聖德才能具備的金剛力,能將外四大空寂自如。再如金剛丸在具有金剛力的聖者手中,可以自己顫動遊走,騰空穿梭乃至穿牆入壁,隱沒不見。而金剛丸運動變化狀態的的不同,又清楚地表顯出修法者本身的證量等級。

 

今天,拉珍便依於正宗法義,將以金剛丸為表法主體的金剛力考核,它所代表的各種聖者等級清楚告訴大家,望行人能依此建立擇法的正確標準,樹立正知正見。

 

羅漢——

 

聲聞、緣覺分證四果:初須陀洹、二斯陀洹、三阿那含、四阿羅漢(辟支佛)。

 

羅漢位金剛力表顯:甦醒(初醒)顫動金剛力。金剛丸依附於地表或物體表面,蓋上透明法缽,金剛丸於中自行顫動或遊走。

 

其所證果位高低可依金剛丸顫動遊走的強弱狀態來判別。

 

這就是羅漢的證量,羅漢非菩薩,冒稱菩薩即是造大妄語罪。羅漢可以稱聖者、善知識,但非大聖德。

 

菩薩——

 

菩薩共十地:初歡喜地、二離垢地、三光明地、四焰慧地、五難勝地、六現前地、七遠行地、八不動地、九善慧地、十法雲地。

 

菩薩位金剛力表顯:明震大動金剛力。金剛丸放於他人手中,菩薩能喚動金剛丸應聲跳躍起舞,而且金剛丸於一法缽空間面積中,必須自行騰空離開地表或物體表面。菩薩的金剛力,必須使金剛丸騰起懸於密閉的透明法缽空間自行飛旋穿梭上下迴環,速度飛快,但多見不觸碰到法缽壁。

 

其菩薩地位高低可依金剛丸騰空後運動狀態的強弱、速度快慢及其軌跡變化的多少來判別。

 

菩薩是當然的聖德。

 

摩訶薩——

 

十一、十二地大菩薩。

 

摩訶薩金剛力表顯:任運無礙金剛力。不僅可使金剛丸自行騰空飛旋穿梭,且一聲響亮,金剛丸穿入封閉的透明法缽,懸空飛轉後剎那無影無蹤,當即穿出法缽外,進入十第以上菩薩圖壇曼荼羅中央,而法缽完好無損。

 

此種證地的大菩薩理所當然的是大聖德,但還不一定是真正的大摩訶薩,真正的大摩訶薩必須施展隔石建壇金剛勝力的表法,這是必須的,否則即非大摩訶薩。

 

以上所列為法定標準,修到哪個成就果位級地,便具備那一等級的相應金剛力,金剛丸的運動便呈現與其修證等級相應的狀態,無多無少,因果使然,確定等級。

 

行人們,記住現在是末法時期,聖者菩薩寥寥無幾,擇法須當依於法義,慎之又慎。『大菩薩』『大聖德』的名號不是世俗的恭維客套用語,不可以見人就奉送,不經鑒別亂認菩薩聖德,犯輕慢佛法罪。而受稱者若不具備與『大菩薩』『大聖德』相應的金剛力證量,卻心安理得受此稱謂,毫無惶惑羞愧,甚至公然冒稱自己乃某某大菩薩,則犯大妄語戒,狂惑欺詐眾生,是聖的將結金剛地獄(注)惡果,是凡的將結無間地獄惡果。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需要說明,有的法師或仁波且,行持謙虛內斂,德品高潔,大悲為本,雖未能展顯金剛力不確為聖者,然乃善知識或賢者僧,也是眾生學習的楷模。其實能做一個善知識、賢者僧已經很不容易很了不起了,能以純淨高尚的德行感化眾生學習佛陀的法音法義,已經功德無量了,可有些人總是對做個善知識賢者僧感到不滿意,一門心思要把自己弄成大菩薩。想做菩薩是好事,但那要經過純淨如法的修持才能最終達到,菩薩聖德的稱呼不是商家的招牌怎麼誇大亂用都無妨,那必須要拿達到法定標準的金剛力證量去換得,不是可以自己隨便說了算的啊,不夠格就是不夠格,強稱無用的。別說一般行人不夠格,就連當今世界諸多H.H級的大菩薩,H.E級別的菩薩,號稱VENERABLE級位的尊者等等,其實大多數都是名不符實的過高標稱,有許多H.H級的大菩薩,連VENERABLE羅漢尊者的級別都不夠,因為他本身就不具備羅漢的證果,嚴格一點有的可能連善知識的水準都沒達到。再舉一實例即可見全斑,藏密寧瑪巴總法王敏寧赤欽,長期處於夢瑜伽定中,全藏各派能實際超越敏寧赤欽法王證量的找得出來幾個?然而,敏寧赤欽法王也才是阿羅漢阿難尊者轉世,和他相比,稱一下你自己的斤兩,你算什麼?本事那麼厲害的寧瑪巴總法王都才是羅漢,你又憑什麼本事能稱菩薩聖德?

 

老實行持,不要虛榮妄求貪大。中國北方有句俗話叫:『沒有那金剛鑽,就別攬那瓷器活』,滔滔不絕以表顯自我或貪圖利養為目的,生大我慢妄稱大聖德菩薩,結果自己又什麼本事智慧都沒有,那樣會把自己和弟子們都逼到地獄裡去的,切忌!

 

(注)金剛地獄:為犯戒內密金剛種子聖者受苦報之處所。它與無間地獄的不同在於,無間地獄乃凡夫受報處,受報完畢的眾生,出來後繼續於六道輪迴流轉。而於金剛地獄受苦報完畢出來,其聖位不變,神通證量依舊。然而,金剛地獄之苦狀絲毫不遜於無間地獄,其苦無比,其苦無間。

 

#大德拉珍文集

柔軟心--看得見苦

 

柔軟心--看得見苦

拉珍

 

 

三世多杰羌佛說:智慧不能了生死,悲智圓融才能斬斷生死根。

三世多杰羌佛說:菩提心是成道之根本。

三世多杰羌佛《什麼叫修行》中七支「大悲我母菩提心」:1.知母:了徹三界六道眾生無始以來於輪迴轉折中皆我父母。2.念恩:應深深憶持一切無始過去、現在於輪迴之父母,皆曾生育養育體愛於我,為我而勞累病苦,恩重如山,念其恩德,故思其父母之苦皆我之苦。3.報恩:知父母為我而奉獻一切,現在他們於六道輪迴中轉折流離,受苦無盡,我此發心,施之於行,自覺覺他,渡脫父母,以為報恩。4.慈愛:每時每刻,從於三業之行所生發,慈愛一切眾生、父母,長壽無病富貴吉祥,終生喜樂。5.慈悲:於三時中,願請諸佛菩薩加持一切父母脫離諸苦,得遇佛法修持,脫離輪迴解脫諸苦。6.捨貪:所做一切利益眾生父母之事,無掛於心,養成三業無著善行,故成天然自行,本質為善,並非刻意所為行善,做了即忘了。7.斷執:於行持中,所修諸善,利益父母,一切法義應無所住,斷掉我執,空明覺相輕安,於修法中不執於法,不除妄念,不求於真,不來不去,樂明無念,平如靜水,當體即空。

 

      看得見苦

拉珍

 

 

       常常遇到麻木不仁的表情,常常觸及生硬板結的心地,包括我自己。心是一塊田,一切的善業種子、菩提種子都要在這裡播撒,發芽,生長。但心若是板結的硬土,種子種不下去,即便種下也極易腐爛,善業流於表面,修行豈不枉然?

 

(一)

 

         當一隻蒼蠅嗡嗡纏繞,你憤怒地揮臂驅趕,你啪地一下碰個正著,牠不見了,你舒了一口氣,此時,你可會看到蒼蠅的手腳被你擊斷,正在牆角痛苦的哀號?

 

         當你厭煩地震落那隻咬疼你的螞蟻,你可曾看到牠的觸角斷了一隻,像瞎了眼到處碰壁,你可看到牠正拖著一隻殘腿驚慌地躲藏?

 

         當一隻醜陋的蟑螂仰面死在牆角,你會不會麻木地走過?你會不會懷著悲傷為牠誦經安葬?

 

        當你的掃把掃到狗兒的飯碗前,你會不會擔心灰塵而把牠的飯碗蓋上?

 

        當難看的地鼠竄進你家後院,當牠停下看著突然出現的你,你看到牠的骯髒猥瑣,你有沒有從牠眼里看到驚恐,看到好久沒吃上一頓飽飯的凄涼?

 

        你可看到渴求關懷的孩子遇上冷漠時的傷痛?你可看到年邁多病的父母面對不孝子女的悲涼?你可曾憐憫那被傲慢踐踏的自尊心?可感覺到被訕笑嘲諷的人心裡的寒冷?你可看到那被痛恨著的人,心中糾結的悵惘?你可看到痛恨者的心中同樣是荒涼?你可看到被指責後的黯然?被謾罵後的難過?你可看到被欺騙後的痛苦?被壓製後的憂悶?你可看到被妒嫉焚燒的焦灼?你可看到被懷疑的惶惑不安?和懷疑者的慌張?你可看到窮困潦倒的悲哀?可看到富貴者的逼惱?你可看到病床上的呻吟?可看到嬰兒的嚎啕?可看到學業的壓力讓孩子們失去笑容?可看到成年人為工作前途家人孩子拼命煩惱奔忙?可看到離別時的眼淚?可看到失去摯愛的悲楚?你可曾看到被忽略的孤單?可曾看到隱藏著的恐懼驚慌?可曾憐憫那老弱彎折的身軀?可曾悲哀那舉步維艱的殘障?你可看到太陽下的勞作者皮膚曬得爆裂?你可看到街角骯髒蜷縮的身體?你可看到在上司面前壓抑的卑微?你可看到大橋上公路邊走投無路的絕望?你可看到飢餓中的殘忍?你可看到利益中的罪惡?逼迫中的瘋狂?你可聽到離棄時撕心裂肺的哭喊?你可看到災難時鮮血與淚水的流淌?當你站在路邊,面對匆忙的人群,你可曾看到在這五光十色的世界背後,一顆顆顫抖、寒涼的心?一場場終將無常消散的喜怒哀樂,聚散別離,一個個必然永別的生命,和人類永遠無法擺脫的恐懼——死亡?你可曾了解死並不是苦的盡頭,可知道死後那飄移的魂魄有多麼孤獨恐慌?因果輪迴的巨輪不知又把他們帶向何方?你可看到屠宰場的牛羊驚嚇的目光?你可看到那隻被獵豹追殺奪命奔逃的羚羊?你可看到拖著一群孩子在冬日冰冷的河水中覓食的野鴨?你可看到過被野狼咬住的羊羔是怎樣在掙紮?你又可曾看到過被獵人抓走狼崽的母狼,在夜空中悲淒的長嗥?你可曾了解那無家可歸的鬼魂有多麼飢餓,多麼寒冷?你可知道食物在鬼眾生的嘴裡會統統變成膿血鐵砂?你可知道地獄的慘叫是從怎樣的痛苦中發出的?你可知道刀山油鍋邊,眾生瞳孔裡的恐懼有多巨大?你可知道輪迴的鏈條擠壓出的血肉充盈了整個六道,你可知道地獄的菜刀剁絞出的哀號響徹雲霄?

 

        有句話很著名,也很真實:如果幸福是一條船,痛苦就是大海汪洋。

 

       此刻,請你閉上眼睛,慢慢地,仔細地體會這文字背後的苦味。

 

       你了徹這些苦了嗎?

 

        你知道受苦的是誰嗎?是你和你多生累劫的父母親人!

 

        你若了徹了這些苦,你不會再嘲弄別人的愚蠢,譏諷別人的失誤;你不會踐踏別人的自尊,漠視別人的懇求;你若了徹了這些苦,你不會妒嫉別人的喜悅,仇恨別人的傷害;你不會無動於衷地看著電視上的災難,不會嘻嘻哈哈褒貶著報紙上的聚散;你若了徹了這些苦,你的心,會漸漸變得像觸到針尖一般的敏感細膩,任何來自四周八方的苦痛都走不出你的雙眼,你會小心斟酌每一句用詞,你會害怕你的語言變成利劍;你會讓你的目光,你的行為,你的言語,柔軟,再柔軟,因為你害怕有哪個人,哪個有情眾生因你粗心的生硬而受到傷害;你若了徹了這些苦,你不會再貪戀紅塵的喧囂,你不會再流連世俗的榮華,得得失失都將不在你的話下;你若真了徹這些苦,什麼都不能障礙你,哪裡能讓你了生脫死,你會立刻奔向那一方,再不可能辯不清正法的方向;你若真了徹這些苦,你怎麼忍心無視那殷殷求學,想要脫離輪迴的目光?你若真了徹這些苦,你怎麼忍心做一個空有名號的法師或仁波且,你怎麼忍心將這個名號置於眾生的慧命之上,讓跟隨你的可憐眾生盡學著你的我執業障?你若真了徹這些苦,你怎麼忍心讓眾生在苦痛輪迴中煎熬嘶嚎,而你卻為了一點名份地位,為了一點虛榮,為了要一點別人崇敬的目光,為了活著用不了多少死了也帶不走的銀子,在那裡爭鬥、拉扯,甚至作假說偽法,難道你看不見那些淚水,聽不到那些撕裂長空的哀號?眾生不是你爭奪名利的砝碼,他們真的是你可憐的父母家人,他們曾給你血肉,疼著你長大,他們在輪迴裡受盡了折磨,他們一生生,一世世地煎熬著,被輪迴的巨輪碾壓得血肉橫飛又再聚成形,他們在黑暗中顫抖摸索,四處碰壁為了尋找一絲光亮,如今,他們從煉獄逃到人間,找到你,皈依你,眼巴巴盼著你帶他們從苦難裡出離,你不思報恩,你怎麼忍心把自己的利益架在他們之上?!你拉攏他們,若只是為了滿足一己之私,只為了壯大自己的勢力,炫耀一種虛榮,那就如同讓父母賣血供自己享樂的混蛋,豬狗不如,喪盡天良!

 

       你若真了徹這些苦,你若真的心疼你受苦的父母親人,你會想解救他們,想盡一切辦法解救他們,你會急著學成斬斷輪迴鐵鏈的大本領救他們出來;你會一心求學真理,吃喝拉撒,財色名利,毀譽稱譏都不再重要,你只會難過自己的不足,你只會恐懼因為自己的不足,而讓可憐的眾生學不到解脫的真諦,迷失掉成就的方向;你會謹慎自己的言行,就怕給眾生做了壞榜樣,就怕講錯了法義,讓父母們再入輪迴的泥塘。沒有了貢高我慢,只有真實的愧疚,沒有了面子利益,只有真實的檢討,真實的奉獻;你若真了徹這些苦,你從心裡自然拿出來的,是調和,是撫慰,是關懷,是真心,是平和,是尊重,是喜悅,是慚愧,是感激,是放低自己,是不執著,是自然而然的捨棄,是自然的善,是自然的慈,是自然的悲心,是真實的菩提。

 

        若你無動於衷地看著一隻受傷的泥鰍,踏過一隻臭鼠的屍體,若你無動於衷地蔑視一雙驚惶或哀傷的眼睛,若你無動於衷地數落這是誰誰的惡因果,是他活該,然後揚長而去沒有半點悲憐,若你算計維護著自己的得失多於維護眾生的慧命,這樣的你,即便放生千萬,也是徒勞枉然。因為,你的放生只是善的假象,因為,你的心,還是板結的土地,還很荒涼。

 

        板結的土地長不出好苗,不被淚水浸泡的心,養不出菩提的莊稼。生硬粗糙的心靈,無視疾苦辛酸的心靈,永遠走不進佛菩薩的隊伍,因為宇宙中所有的佛菩薩,都是由大悲之心凝聚而成。

 

        認真看著輪迴裡的苦吧,真切體會著這些苦,知道那苦的滋味有多苦,知道那糾結的內心有多麼盼望舒展,知道那黑暗的沉淪有多麼期盼光亮,知道苦痛中的生命都與你有深刻的關聯,因為他們真實的曾經是你最愛的父母、家人、兄弟、姊妹、丈夫、妻子、兒女、摯友、師長!讓父母親朋們汪洋似的淚浸泡你的心,讓你的心隨他們的淚水一起顫抖,這樣的淚水,會為你滋養出一種深深的盼望,盼望自己早日成就解脫,擁有超凡的力量,然後從輪迴中救出你的父母親人,送他們到極樂佛國,從此不再有任何痛苦悲傷!這個時候,你心靈的土壤,已然柔軟鬆動,種子,菩提的種子,已然可以發芽生長。

 

(二)

 

        真行者,大修行者的心,非常柔軟。

 

         「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這是玄裝法師的名言,一個「恐」,一個「愛惜」盡顯法師真修菩提的柔軟心。

 

         很多年前,朋友說起她學佛修行的丈夫,「我家那口子,真是無可救藥,讓他去買蘋果,蘋果倒是買回來了,可十個蘋果九個都是壞的,我氣不打一處來,問他為啥專挑壞的回來,他吞吞吐吐地說,我看他每天從早做到晚,生意又不好,壞蘋果多了生意更不好,怪可憐的,我就把壞的買回來了,留下好的他容易賣出去。」朋友憤憤地數落丈夫的愚笨,我心裡卻熱乎乎一團,一直熱了這許多年。那份心,那顆看得到辛苦的柔軟心,真的可貴。

 

        柔軟的心,像水,清澈的水。而水所具有的,不光是柔潤,水蘊藏著無堅不摧的力量。

 

        菩薩的大勇堅韌是因極致的柔軟而生。普青法師代眾生受苦,能挖心供佛,能挑開全身皮肉點燃三千多盞燈供佛,活活將自己燒死在上海黃龍寺,能割開舌頭滴血抄寫完三部佛經!誰有這樣的勇力,誰能做到?普青法師做到了。他為什麼有這樣的大勇,他憑著什麼而做到?他憑大悲做到。他真切體會到眾生父母在輪迴中的痛苦有多深,他悲傷,但不止於悲傷,他想要為可憐的眾生做些什麼,他要代替他們受苦!他要用自己這副血肉之軀承受無數血肉之軀在輪迴中的痛苦折磨!他不是空洞發願,他要實際做到,他要像佛陀那樣,代替眾生跳進火海油鍋!法師的心太柔軟了,眾生的苦難像鋼錐扎在他柔軟的心上,他大慟,他大悲,爾後生大韌力,金剛力,爾後他將自己徹底奉獻出去!普青法師的大悲感動十方諸佛菩薩,已然燒死燒爛的法師,三天後醒轉,完整無損。這是真的悲心,這才堪稱眾生的楷模!

 

(三)

 

        三世多杰羌佛《什麼是修行》中說:發菩提心,首先必須要有無常觀,對自我與眾生輪迴之無常流轉痛苦,生起覺觀無常境心,即發出離願,由是則建立出離心,我出離,眾生六道父母也出離,輪迴苦海難熬痛不欲生,為是願觀而生強烈恐懼所逼,時時欲求當下解脫,但明了其菩薩之行,方可快捷了生脫死,於是自我願作因地菩薩,欲求快速自覺覺他,則自然生大悲之心,由此菩提籽發。菩提心所發是建立在大悲心上的,故佛義云:「大悲之水澆灌菩提籽發,則樹茂果豐耶。」是此,菩提心自然建立。

 

#大德拉珍文集

初行者的自我保護

 

初行者的自我保護

拉珍

 

 

         前幾天與版主有一番談論,言談中,版主對娑婆佛教界魚目混珠的現狀憂心忡忡。他說:「尤其那些當上師當師父的,有識無識之士兼有,有德無德之人皆備,有證量無證量的都在,而一般初初學佛的人,佛學知識淺薄,佛學常識欠缺,是聖是凡分不清楚,還沒來得及擦亮眼睛,就往往被一些妖邪之輩帶向了歧途。那麼,這些初行者,到底怎樣做才能保護好自己的慧命不受妖魔侵害呢?」

 

版主提出的是一個蠻大的課題,不是一兩句話說得清楚的。所謂魔,分內魔和外魔,內魔即五陰魔,亦稱心魔,調伏內魔,降伏外魔,牽涉到三藏十二部及密續的全部義理,那就是整個佛法的修學了。而初行者這個概念所涵蓋的面積也很廣泛,不能說學了幾十年的佛,修了幾十年的行就肯定不是初行者,這不一定,嚴格說來,一日是凡夫,一日就是初行者,與修學時間長短沒有絕對的關聯,所以這裡面涉及的層次也很多,僅就這兩個問題詳論起來,千言萬語也未必能盡其意。因此今天,我們就單單以剛踏入佛門的初行者和佛教界的妖邪之師為著重點簡括論之。

 

初學佛者,必須弄清楚兩個概念,抓緊做兩件事,大體上就不會走錯路。哪兩個概念呢?這兩個概念其實在前面的提問中已經講到,第一就是,要清醒地認識到現今佛教界是什麼狀況。不僅是好壞兼具、良莠混雜,最讓人難過卻又最真實的狀況是,無識之士多,有識之士少,無德之師多,有德之師少,無證量的活佛仁波且法師多,而有證量有真修實證功夫的少之又少。波旬魔王預言的末法時期他將派遣魔子魔孫穿上僧衣,混進佛菩薩的隊伍來破壞佛法的時代已經到來,到處都有邪師亂講佛法,到處都有妖孽打著佛陀的旗號招搖撞騙,其中不乏地位崇高、聲名顯赫之輩。認清楚這個現實狀況的目的,是要讓初行者們明白,不是什麼人都可以跟隨,什麼師都可以求拜的,還是那句話,不要以為穿上僧袍活佛裝的就都是高僧大德,穿上僧衣的還有波旬的子孫,一旦拜錯門檻,不僅有可能毀掉自己這難得的人生,更有可能被帶向地獄的大門。

 

第二個概念,要客觀地認識到自己是個初行者,就像初生的嬰兒或剛剛探出土地的幼苗,抵抗力很弱,經不起風雨,得小心謹慎地保護好自己的慧命,不可人云亦云,不可輕信別人的自我吹噓,不可見師就拜,不可只以身份地位為拜師標準而不觀察他的德行學識和證量,不可聽幾句自己弄不清楚的佛教術語或者什麼偈子就以為道行不淺是高僧大德來臨,義理是不是符合三藏、符合佛陀的教戒這才重要,實際的德境證量是不是超凡入聖這才重要。拜師這件事何其重要啊!我們學佛怎麼學?木頭泥塑的佛像不能開口,只能供人朝拜,卻無法從那裡學來佛法,佛法的傳遞靠的是師承,要不然密法皈依四寶:師、佛、法、僧,怎會把上師列為最重要的第一寶甚至排在佛寶之前呢?因為諸佛菩薩的解脫妙法要通過具德量的上師來言傳身教授予眾生。密乘法義規定,弟子一旦選定根本上師,成為此師的灌頂弟子,則必須視師如佛,甚至上師與佛同時出現,也要首先禮敬上師,再禮敬佛陀,而密乘弟子們也常常有一句話掛在嘴邊:「依師成就」,因為這個師就是你將來解脫的根本依靠,你這一生的成就前途就要交給他了。既然如此,大家有沒有反過來思考過一個問題,既然上師的存在對於弟子的成就如此之重要,那麼佛弟子們在選定根本上師之前,是不是應該特別謹慎,應該以特別嚴肅的態度來對待這個擇師問題呢?是不是應該仔細甄別,以這個師長的德行和證量,今後能不能夠將你帶出這輪迴苦海,能不能教給你解脫成就的如來正法呢?

 

三世多杰羌佛自降世親轉法輪以來,在他老人家無數的開示中,強調得最多的,就是讓弟子們學會擦亮眼睛,用如來正法武裝自己的頭腦,教給弟子們諸多方法讓弟子學會鑒別正邪之師,就是要弟子們保護好自己的慧命,別走錯了學佛的方向。很多年前,我曾聽羌佛老人家的一位居士弟子說過這麼一段話:「我聽了佛陀上師這麼多開示,有一個感觸很深,他老人家教給弟子們那麼多擇師法度,公開那麼多早就被後人封藏起來的鑒別師資的古法,像《師徒緣起必讀章》《師資鐵案》《悉真論》等等,還有好多鑒別是不是聖者的實證測試古法,如果不具備相當高程度的佛學知識和佛法證量,根本就無法到達。關鍵的是,他老人家也是師,擺出這些法度來,不是明擺著讓弟子們來針對自己嗎?」我大笑說:「因為他老人家是佛陀啊!」佛陀的心中從來就沒有自己的利益這件事,佛陀心中只有眾生的利益;佛陀的光明無量德境無量與宇宙同體,任何一種針對都猶如以火焚天,生不了用的,無論什麼古法大法中法小法,任何佛法法度,儘管拿來鑒別,越鑒越能顯現他老人家的佛陀光明境量!只有無德無境、我執私心滿身的凡夫邪師才會擔憂害怕或強烈排斥被誰針對這種事,而這種人正是三世多杰羌佛要佛弟子們清楚鑒別爾後遠離的。

 

擇師,即是擇法,法義明確規定:師為總相,三寶乃別相。師是三寶的總代表,擇到了邪師,就只能學邪法而不是佛法,也就遠離了佛,遠離了賢聖僧,那還如何成就?當然,不是每一個可堪為人師表者都是佛陀大菩薩的證量,但最起碼他應該是道德純淨,心襟坦盪,佛學知識比較淵博,謙虛謹慎,嚴持戒律的善知識吧!最起碼,即便速度比較慢,但無論如何不會離經叛教,不會把弟子帶向邪知邪見,帶向斷滅見,帶向地獄業障吧!

 

那麼到底初行者應該如何做才能保持清醒,不受蒙蔽,能選準有德的具量上師,讓自己安全地走在修行學佛的正道上呢?這就是我下面要說的需要抓緊做的兩件事了。

 

第一件,別的什麼都別理,先抓緊時間,大量地,認真地聽聞三世多杰羌佛的開示法音。這是武裝自己、清醒頭腦的最快最好的方法。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開示裡,你修行所需要的答案全都有,如何鑒別師資,如何樹立佛法的正知正見,什麼是宇宙萬法的真相,什麼是顯教,什麼是密乘,什麼是明心見性,什麼是般若,什麼是佛陀的三身四智,什麼是五明,怎樣修行,加行正行,如何了生脫死,怎樣發菩提心等等等等……顯學、密義、世出世間有利於眾生慧命的法度無一不具,那裡才是標準答案,那裡才是眾生建立正知正見,成就解脫最為可靠的依怙。法義上,不可輕信一般人的說法,無論地位怎麼高,畢竟不是佛陀真身降世所說,定有不圓滿之處,佛弟子要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既然佛陀在這裡,幹嘛放著佛陀的圓滿法義不學而去學那些不圓滿的?幹嘛放著熟米飯不吃偏要去吃那夾生飯?所以,趕快用真正佛陀開示的正知正見填充自己的頭腦,武裝自己的身心,當我們頭腦中裝入了足夠的聖教量,判斷力自然就加強了,上當受騙的機率自然就減低了。打個比方,就好像你從來沒去過黃山,也沒聽說過黃山,來一個騙子,隨便編個瞎話說黃山就是一個小土丘你也會相信;但如果你學了大量的黃山資料,看了黃山圖片,了解了黃山的地理地貌,氣候狀況,景觀歷史等等,這些關於黃山的正確知識大量地儲存在你腦子裡了,這個時候,有人繪聲繪色地說黃山是小土丘,你知道他是個低級騙子;有人說黃山位於浙江,你知道他一定沒去過;有人說黃山盛產人參,你知道他是個外行。即便你依然沒有親自到過黃山,但別人隨便說個什么想要騙到你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了,而日後,等你儲備了足夠的資糧,順著正確的路線親自來到黃山遊歷考察過,那時,就再也沒有誰能蒙蔽你。而聞法,就相當於那個學習了解大量資料知識的過程,儘管尚未親證覺境,但佛陀告訴你的正知正見充滿你的頭腦,形成了一道能夠抵抗絕大多數病毒的堅實的「防火牆」,妖魔邪師的胡言亂語也就很難侵擾到你的行持。

 

具體到義理的辨析,我舉個例:比如說‘法身’,李洪志說他的法身可以到處分派,他的弟子每個人身邊都有他的好多個法身保護如此等等。不懂佛法的人被他騙得團團轉,認真聽聞過三世多杰羌佛法音的人一聽就會哈哈大笑,知道此人是個低級騙子。關于法身的道理,是很基本的佛學常識,羌佛老人家在開示中早已告訴我們,釋迦世尊也告訴過我們,法身空寂,不來不去,不生不滅,無形無相。法身怎麼可能被分派哪裡?能分派能起用能來能去的就必定是有形有相之物,那就不是法身,且法身既然無形無相,又何來個數之分別呢?你看,就算沒能親證法身,只要你學到了佛陀的正知正見,從理相上一辨析,就可以知道他的真偽了。再比如,有人說:『釋迦世尊說「我說法四十九年,實無一法可說」,那就是佛陀告訴我們,佛性是無形無相,無可言說的,因此不能以佛陀所言之法為依據來修持,說修持也是不對的……』這就是稍稍高層一點點的蒙騙了,佛學知識淺薄的人可能會昏聵不明,因為人家還引經據典了嘛。但若聽聞過三世多杰羌佛的開示法音《五毒惡闡提罪的來源是斷常二見》,就能立刻知道,此人入了斷滅邪見,而且謗佛謗法,因為他否認佛法,不要修持,照他這樣做,眾生就只有一條路可走:永墮輪迴。世尊所說之義,是指這四十九年所說之法,都是為了讓眾生證悟法性真如,一當住入真如體性,則萬法空寂,言語道斷,心性寂滅,如如不動,無有言語說法可存,旦有言語則非真如。這是空性真如中無法可說,但是並不是否認佛法,不要修持,眾生必須依於佛陀這四十九年所說之法如法修持,才能最終證入空性真如。而那個人的說法是引人墮落地獄的徹底邪見。你看,這就是聞法與不聞法的差別,只要我們頭腦中裝盛了來源純正的佛陀教義,這些真諦教義就會成為一面我們自己的護身照妖明鏡,我們該不該依止眼前的人,一照就清楚了。而等到終究一日,我們經過如法修持,親自證到了成就覺境,那就再也沒有什麼邪師妖孽能蒙蔽我們的雙眼了。

 

那麼這裡要特別強調聞法的認真性。許多人聞法是走形式,打著瞌睡聞,想著別的聞,這樣聞法是沒有用的,行者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聽聞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開示,實際上是在為自己穿盔甲,在武裝自己,這不是別人的事情,是自己的事,就像吃飯,自己吃了自己飽,不是為別人吃,不是為了別人的利益,而是為了成長壯大自己。每聞一法,都要落實到自己身上,落實到自己的想法、行為上來檢查比對,來改裝自己,就好像佛陀把盔甲遞到你面前,你得伸手進去,將頭套進去,自己穿起來,這個盔甲才能對你有保護作用,只是讓盔甲在眼前晃一下,不主動穿進去,你不認為這盔甲是為你量身定做的,盔甲是盔甲,束之高閣,你還是原來的你,那就算聞法一千遍一萬遍,收效也甚微,槍彈來了,你照樣抵擋不了。因此,帶著強壯自我的需要去聞法,和無可奈何或心猿意馬去聞法,兩者收效截然不同。前者能從法音中吸取大量養分,快速茁壯成長,甚至很快長成參天大樹,不僅自護,還能護他。而後者最多有聽取佛陀聲相的功德,於自己的三業行持收益微薄,進步緩慢,正見於之未能生用,邪見依舊隱患於心,當然易受魔侵,易上邪當。

 

第二件要抓緊做的事情是,讀正知正見的佛書。其實這第二件事與第一件事是異曲同工,表現形式不同,但效果一樣,都是行者增長正知正見的修持,都是為自己填充聖教量的過程。但必須注意的是,不是什麼佛書都可以讀,現在市面上有很多書是打著佛書的名號在玷污誹謗佛陀佛法,初行著讀了就會中毒。為什麼?因為你是初行者,你的判斷力不夠,抵抗力不強,很多內容以你的世間法概念看不出什麼問題,甚至還覺得很有道理,殊不知就這樣讓他的邪見侵入了你的頭腦,障弊了你的智慧,不知不覺被他帶向邪途。那麼我們到底要讀什麼佛書?當然是讀三藏十二部及藏密密典,讀三世多杰羌佛的經書,讀阿王諾布帕姆的六論,讀真正的佛菩薩轉世的大祖師大聖德們寫下的論著。這就好比你想要成為世界時尚名流,那就要學習最高級的時尚理論,鄉村裁縫鋪的手藝永遠不可能把你培養成時尚名家。要成為世界一流的鋼琴演奏家,那你就要請世界一流的鋼琴家教你,讓某個酒吧樂手調教,不僅把你教不成世界一流鋼琴家,甚至還會教壞你的手法,破壞你的鑒別力,耽誤你的時間,讓你永遠失去成為一流鋼琴家的機會。同樣的道理,我們想要成佛成菩薩,那就要學習真正的佛菩薩傳下來的法,想要了生脫死,那就要學習能夠實際地將我們領上了生脫死道路的行持法。有人說,現在那些行持端正有證量的大德的法義也不能學嗎?對初行者來說,跟隨這些行持嚴謹的大德修行可以,他們足以帶領你們前進,但法義上,他們的法義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作為標準。因為他們尚未證到圓滿覺境,法義必定不圓滿,他們的缺失你看不出來,而這里面的害處往往就像一鍋粥里混入了幾滴有毒的農藥,雖然只有幾滴,對於正見深厚的行者沒有大礙,他自己會過濾,但初行者沒有這個能力,囫圇吞下,毒素就深入五臟六腑,貽害深遠了。因此,對於初行者來說,用最純正的佛陀真諦沐浴並武裝身心,指導修持,才是最安全最穩妥、能最快成長壯大的修學方法。

 

這裡還要誠懇地建議初行者,現代人翻譯的白話佛經不要讀,錯謬太多。若能讀懂古典佛經當然好,但對大多數現代人來說,佛經的古文字未免太艱深,而且許多經典的義理,如唯識、中觀、因明等,以及許多密典,也絕非普通行者所能吃透消化的,作為自修實在是一件很吃力的事,而能夠正確講解經義法理的仁波且法師在當今這個社會又鳳毛麟角。因此,行者應以學習三世多杰羌佛的法義為主,聽聞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學習三世多杰羌佛的諸多經典著述。三世多杰羌佛的法義深入淺出,文辭易懂,語言平易,然而卻統攝顯密之精要,涵蓋宇宙人生的全部真諦,博大精深無比而言出於簡,從初學到最高果位均能受益無窮,最主要的,是佛陀自己降世親傳之法義,完全不需擔心義理偏差的問題,絕對的佛陀聖教,是將眾生帶向解脫彼岸的無上真諦,這是當今末世眾生最為稀有難得的福報。還有阿王諾布帕姆的六論等都是初行者極寶貴的學習教材,其中又以《入法門論》《子必依論》為初行者最能受益。另外還有《藏密真蹤》《金剛密鑒》《悉真論》等文獻,文字不難,義理也準確。

 

《三世多杰羌佛——正法寶典》這部佛書,雖然不是三世多杰羌佛本人的法著,但裡面刊載了三世多杰羌佛親傳的甚深法義,如《僧俗辯語》《什麼叫修行》《了義經》等,都是修行人必須學習深入的無上大法、如來真諦,再加之大量展顯三世多杰羌佛圓滿之佛陀五明證量的實例公案,實在是指引行者進入佛道修持的一盞光芒萬丈之明燈,能照破一切黑暗罪障,帶給行者享之不盡的成就法益,為任何階段的行者所必讀。尤其是《什麼叫修行》一法,若能真正學懂并如法實踐,定能脫胎換骨,遠業而直取成就正道。

 

讀書學法義最為關鍵的是,一定要學懂。佛書不是拿來念一念就了事的,佛書存在的目的,是要行者正確理解書中所講的義理,然後依照這些義理去指導和修正自己的思想、語言、行為,使之日趨符合佛菩薩的標準。因此,在讀的時候,一定要反復仔細理解,要讀到豁然開朗,常常有發自內心的震撼或感觸:「哦——原來是這樣!」「啊——我怎麼以前沒想過這個問題!」「唉——我真是羞愧啊!」諸如此類,這書才算沒有白讀,才算落入了八識心田能生用了。

 

有人說,聞法讀書太費事,我就拜到一個正宗的有德能的上師門下跟著他就可以了吧?那麼我請問你,你不聞法不讀佛書,什麼都不懂,白丁一個,你又憑什麼來鑒別你拜的這個上師是不是正宗,是不是有德能呢?你以什麼為標準來判斷呢?除非是三世多杰羌佛和十方諸佛,你可以想都不用想堅決依止,否則,你必須依靠佛法的正知正見來鑒師、擇師。而佛法的正知正見如何獲得?當然只能通過聞思修學佛陀所說之法義而得,也就是聽聞佛陀的開示法音,讀佛菩薩的經律論。正確的佛學知識比較充足了,知見正了,你的辨別能力就增強了,擇師標準才會清晰無誤,成就前途才有保障。

 

在這個混亂的年代,妖魔邪師固然可惡,但百姓中有句話:求人不如求己。埋怨別人,埋怨世道沒有用,行者自身辨別力差,不能分清真偽正邪,正見力量不強大,為虛名所惑而不懂得深入其法義、檢驗其證量,也是造成他們走向歧途的重要原因之一。正知正見才是成就的依傍,正知正見才是開啟眾生智慧寶藏的金鑰匙,天底下沒有比正知正見更強有力的慧命保護盔甲,沒有比正知正見更明亮的指路明燈了。因此,初行者,在最終確認依止根本上師之前,應該抓緊時間通過聽聞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讀正確的佛書來儘快武裝自己的頭腦,樹立堅定的正知正見,找準修行的正確路線,才是避免墮落,保障自己慧命不受邪魔侵害而最終順利修行成就的最佳途徑。



 #大德拉珍文集

 

2023年7月4日 星期二

僧俗辯語經

 

僧俗辯語經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僧俗辯語經》

(一)論文正誤

一提起我的論文,有些人就會產生許多說法。有說是天書,需要破析,有說是談禪理,處處潛伏禪機,還有的說是儒道莊老哲學,不見現代科學。這些說法都是笑話,論文就是論文,哪裏是甚麼天書?我的論文主要是集多元化哲學科學為一體,內容頗為深廣,為了言簡意捷,靈活透關地表達意思,就只有採取半白文言的表達形式和手法。至于認為論文為禪機佛語,儒道莊老之後繼,那是人們錯誤領悟了文中的一些詞語典故的原因。實際上,佛教雖為外來的宗教文化,卻對我國傳統文化,以及人們日常生活,包括文人遣詞造句、百姓日常用語,影響是頗為深廣的。例如:無事不登三寶殿、孽障、叫喚、功法、巧用、安樂、百味、打包、奴婢、宏願、有無、先輩、自覺、覺悟、決定、吉祥、解脫、讀誦、歡喜等等,不計其數。僅以『名』組成的詞,如名望、名義、名利等就不下五百個,以『一』字組成的詞,包括一身、一日、一層、一面、一剎那、一枝花等就不下一千個。我可以說,凡是寫文章的人,隨時都要用上以上的佛家詞語,何況以上詞語為佛家詞語萬分不及其一。人們對平常用佛語佛詞已習慣成自然,以為是祖宗傳授,不知道都來源于佛家用語和佛家籍典。至于對那些不常用的佛語詞而又為漢文化所早已吸收施用的,有人就統統認為是在講佛法和儒道之論述。如果按照這種平見的觀點去看問題,那麼,不是哪一本書都在談佛教和儒道嗎?這是一種嚴重的偏見和錯誤,主要是知識平庸所造成的。凡是做學問的人都知道:「要得才橫奪天工,必將諸識尋根窮。」因這緣故,我養成了這樣的習慣,歷來對各個領域的知識我都喜歡學習,並竭盡全力去探討,去問一問為什麼,包括現代哲學思想知識,儒釋道當然也不例外。

要說談佛家禪理的論文,我曾作了幾篇,也可以向大家介紹其中一篇《僧俗辯語》。這篇文章是我二十歲那年所作。其產生的起因當歸我的一位好友辛寂老法師。辛寂大和尚八歲出家,二十二歲破初參時,做寶光禪堂綱領主持,禪定頗深,曾在寺內打餓七禪定,圓滿殊勝。至今,寺內比丘一提辛寂大師,都異口同聲讚揚:「和尚打禪七、七日七夜不食不動,泰然如常。」辛寂大師一生主修華嚴宗,對天臺止觀和顯密均具深研功底,猶為明見般若實相,故爾德高望重,後任寶光寺方丈,如今已供奉于祖師堂。一天,大和尚和我在寶光寺晤面,對我說:「我見了你幾篇論文,其理法甚妙。可否另作論及空性之道新篇而為教益?」我答:「可以。」于是三日之後造《僧俗辯語》一文交與求教,但和尚閱後不以為然,置之一旁。時至六年後初冬的一個黃昏,在寶光寺大雄寶殿左側,辛寂法師突然遇見我,說:「我現在實在頗為慚愧,特地向你懺悔。」我聞聽此言一時驚惶不知所措,只好怔怔地盯住他。辛寂法師又真誠地說:「世尊在世之日,有大居士維摩助佛教化弟子,我雖不才可以效法,今天特地請你助我教化比丘之力。想我佛門世尊是何等威德,大雄寶殿乃千年莊嚴聖境氣象,人人敬仰,現今輪到我來管理寺廟,沒承想做功課時竟然發生鬧殿事件,這真是千年沒有的業力。這不怪其他,只說明我辛寂無德無能,沒有管理好寺廟,也沒有給眾比丘帶好頭,這實在無堪主持,教人慚愧且無地自容。今晨我于惶急之中,重新尋出《僧俗辯語》細研,我明白了以前的愚痴。幾年前,我初識此文,認為你連經書中的『如是我聞』也沒有搞清楚,而寫成了『如是我明』,加之我悟性不徹,因此不予重視。今日一急之下重讀,方頓悟妙理, 如是我明原是你自己明白之意,俗見空居士代表俗諦,僧諦和尚以表真諦,真俗之諦都定在心中,所以般若照見萬法惟心,三點魚鉤洞為打字謎而造的詞語──畫上一個魚鉤形,再加三點,不正好成為一心字嗎?所謂菩提臺者是立于真諦角度對『六大緣起』、『萬法惟心』于俗諦的照觀。此文真是字字珠璣,深藏莫測之妙論,尤其是內中禪理、般若正見,現為大殿事故,成熟我開悟之緣起,始得識真諦,實謂羞地而慚。」聽了這番肺腑之言,以及明了他那無私無染的法性聖境,把我照耀得何等勝喜,使我不禁向他行了合掌禮。可惜,不久這位大德歸西圓寂。記得他圓寂前三天我去拜望他,他從病床上支起軀體,說:「我要謝謝大師的《僧俗辯語》。還有你在寺院內做的事,以及對我的幫助,眾生會感謝你的。這些有相布施的言語本不該說,怎奈大後天(二月十九日)觀音生辰,我已決意離開此地了,所以不得不煩絮數語。」當時聞聽這番言語,我還以為他要到外地去遊方,于是問:「師傅幾時歸來呢?」他慨然而笑:「我會回來的啊!」但我見他身負重病,認為他是不可能外出的,便沒有放在心裏。誰知三日一到,聽說寶光寺大開齋宴,一打聽才知辛寂法師圓寂。他早本于觀音生辰那天焚香沐浴,披衣搭具,盤腿坐化歸西。七日後,又聽法師弟子護義師言及法師火化的殊勝情況,並拾得十多顆三色舍利。

以上是涉及《僧俗辯語》一文產生的有關究理,為了正誤其它論文並非談禪機佛理,儒老莊學之論,還于它文論及宇宙人生及現代科學哲學思想之本來面目,僅以此篇《僧俗辯語》為例外,故寫了上述文字以補記。

 

(二)僧俗辯語

如是我明,僧諦和尚居三點魚鉤洞,坐菩提臺上與眾證法。一日,從本原心基來一女居士,求其印證圓覺。居士名俗見空,對僧合掌問曰:「吾聞和尚證得如來大定,有長生不老之術,求和尚慈悲開示。」

僧曰:「吾所能告汝者,乃如來大樂了生脫死之法,非長生不老之術也。汝從何來,前者曾習何法?」

俗曰:「從本原心基而來,曾學三十七家外道,亦曾學佛參禪,已得無上定力,特求和尚印證,是否如來大定?」

僧曰:「汝之大定是何覺受?」

俗曰:「吾初入定時,彈指已是一夜,開眼後方知一夜已過,當時境界,心中並無半點妄念,亦無任何知覺。」

僧曰:「無知無覺,豈不如木石一般。如來大定乃大樂無邊之法,汝有何樂?此境乃昏沉之母入輪迴之根,非如來大定也。」

俗曰:「其後吾明心見性,始知此定落在昏沉之中,後入之定方為正定。吾住于智慧之中,了知如來大定,亦不過如此。」

僧曰:「何為明心見性?」

俗曰:「性者本性也,明者明白也,本性即是如來之法身,此法身乃不生不滅之體。明心見性,就是前念已去,後念未生,不住其間,明悟此一剎那之感,此感便是如來體性,知覺如來體性,便是明心見性也。」

僧點一點頭又曰:「汝之大定是何覺受?」

俗曰:「吾之大定,不住色相,亦不住于聲香味觸法,而長定于如來體性之中。其覺受相,無昏沉,無妄念,有禪樂之感。定中所顯一切諸色相,由它自來, 由它自去,不被它牽引,長住如來體性之中,出定入定分明,提得起放得下,有時還發出無量神通,但吾也不住于神通之中,由它自顯自滅,不作聖境觀,只照住于明而無念之體性上。和尚之定,可能也是如此。」

僧曰:「不也。吾之大定與汝不同,但汝之定也是正定,此定乃諸有眾生成佛之道而必經之路,但非如來大定耳。此定名為『明空知覺定』,是禪家初參後之定境,由此定而養,可得如來大定,如來大定而養方證無上菩提。汝之定有樂明無念之感覺,此感覺即是我見,而如來之定並無我見。」

俗曰:「無我覺受豈不又成了木石一般,法師所言如來大定乃極樂無邊之定,木石無知有何樂可取?無所聞知,豈不又是昏沉之母,入輪迴之根了?如來大法若是如此,有何可貴,莫如凡夫所求榮華富貴,每日妻恩子愛,吃喝玩樂,逍遙一輩子還快活些。」

僧兩目悲淚長流,對天嘆曰:「吾師如來為一大事因緣而示現于世,吾亦為渡眾生而修行,然眾生累生累劫造下無邊業障,障其如來正道,吾實悲心難忍。彼等不入昏沉,便入我見,若不入昏沉我見又落入邊見之中,好不容易破了初參,又造成口業,自以為此即是如來大定,狂禪性發不好好用功,以此為究竟,障其解脫之路,以致狂魔入體,將來其魔去後,弟子與師皆陷亡難,實為可憐。」和尚道完復對俗曰:「汝見差矣。汝于此知覺定中久而久之破了重關,便知此定並非如木石一般,勝過知覺千百萬億倍,無邊自由,知覺定有出有入,有樂明無念之感受。如來定則並無出入,不定也定,定也非定,是名為定,實無所定,無一時不在定中,行住坐臥作諸事理皆在定中。」

俗曰:「行住坐臥作諸事理皆在定中,走路豈不錯了道?如果出定走,豈不又與凡夫無異?」

僧曰:「汝見俗矣,不悟重關焉知此境。凡夫走路心在路,所做諸事心住事中,心隨諸事妄念所轉引。吾心不隨妄念所轉引,雖走此路,不著此路,作諸事理,心不住境,不存分別,見諸眾生,不見是非長短,男女諸相,人天禍福,豈不聞金剛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又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歸言一句,心不著相無我無人,任汝作諸事理,皆是如來大樂之法相。吾之所說是名說法,雖名說法,實無所說,汝當自證,方知真實之義也。」和尚言已,取念珠一串對俗曰:「此是何物,共是幾顆?」

俗曰:「此乃念佛之珠,共一百零八顆。」于是和尚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兩眼瞪俗而不言語,俗不解其意問曰:「此是何意?」

僧曰:「方才觀音菩薩在此地獄渡餓鬼,地藏菩薩在此天上渡仙人。」

俗曰:「法師差矣,地藏菩薩在地獄渡餓鬼,為何反說觀音菩薩在地獄渡餓鬼?」

僧曰:「汝未悟大道,一無所解,當努力修持,不可向外馳求落為狂禪。若不如此,不但虛度此生,且有墮落之災。」

俗曰:「吾聞法師所言甚深微妙,廣大無邊,如來大樂之法實為高深難解,我當如何修之?」

僧曰:「若想入此如來大定,別無它路,其一以菩薩行為而照己德;其二努力精進而習定。」

俗曰:「菩薩行為與凡夫行為如何分別,望和尚慈悲開示。」

僧曰:「我今說此,汝當諦聽,諸有眾生,大略可分為上中下三品。下品人每日但思足一己之欲,貪得無厭,窮奢極欲,永無饜足之日,所羨者榮華富貴,稱王圖霸,以害人為樂,從不見自己之過失。見別人之苦難,反覺稱心快意,想盡千方百計劫奪他人所有為己有,見自己所有過失,不以為恥,反以為榮,此等將來必墮無間地獄,受無量諸苦;中品人亦以足一己之私為務,以榮華富貴為高,驕傲自大,唯我獨尊,有利可圖,即盡力從之,每時每刻,只說別人過失,雖知自己之過失而護短,不肯說也不肯改,此等人並不專門以害人為樂,然利益相爭之際決不讓人,此等人將來也難免地獄之難;上品人重于善德,不圖世間榮利,但圖諸福,見他人有苦難,則全力相助,利益相爭之際,每每讓人,見別人之過失,心雖知而口不言其是非長短,見自己之過失立即改正,處處廣施陰德,以善為事,此等人後為天人,但仍是凡夫。」

俗曰:「如此善功,仍是凡夫,豈不怪哉!」

僧曰:「此等人雖積功累善,乃有漏之因也,有數之善果,其果受完,仍然下墮,故仍為凡夫。菩薩行為大與凡夫不同,心中不存善惡分別,每時每刻自查己過,分毫過失,立改之,從不見別人過錯,也不見自己好果,處處望眾生早脫輪迴,一切善惡境來,普行恭敬,依此而行,行者性之用,性者行之體,體用本來不二,是故行者性也,性者行也。此理非二乘羅漢所能解,汝當依此而作。吾亦凡夫,未證此法。此法乃大寶上師功德所示。」

和尚言至此合掌讚曰:「頂禮大寶上師前,吾師妙法普行緣,功德巍巍照眾生,為渡六道超俗凡。」

俗聽完讚偈問曰:「和尚既言一切平等,無有分別,為何又分菩薩行與凡夫行,此非分別乎?又言無我無人,然則今朝此身從何而來,和尚此言豈非荒謬?吾實不解,唯願和尚以理服我。」

僧曰:「我今告汝,汝當諦聽。汝今朝之身乃過去善惡妄念二因合成,非汝法身也。汝之法身, 即如來之體,本來空寂,今朝此身皆過去作善作惡所種之因結聚之果所現之身。故此身名為業果報身,一切善惡諸業皆以此身而受報。善惡業之輕重不同,報應于六道輪迴之種類亦不同,故有富貴貧賤之不同。作善者,受輕業;作惡者,受重業。輕業距佛果近,重業距佛果遠,作善事之上品人報應結果升天堂成仙人,天堂一切乃善果享受。作惡事之下品人,報應結果入地獄成餓鬼,地獄一切乃惡果享受。作善之人種善因故結善果,作惡之人種惡因故結惡果。此二因皆起于善惡,二種妄念。菩薩觀今朝之身如夢幻泡影,如露,如電,長住如來體性,不隨善惡二因所轉,故不結二果。脫離輪迴,菩薩慈悲眾生,無災,無難,無有業障,發普渡眾生之心,成就方能普渡,故結成就之果, 菩薩不斷慈悲普渡心,為渡眾生故。」

俗曰:「二因合聚之果,眾生觀之為何實在非夢幻也?」

僧曰:「眾生迷其本性,昏沉于二因之中,故覺實在,如人在夢中所覺,一切皆實在,睡醒方知是夢也。眾生若住于如來體性之中,頓然知覺此身如夢,縱上刀山,入油鍋也無痛苦,無一處不是如來報身境地也,至此境地便一切平等。但未悟得此理之前,先得作一善士之君,為人人敬愛尊而稱德,以此築基而為人正,方可依佛之教,修其生圓次第之出離心、四無量心、十善、三聚戒、六度,乃至信、願、行、戒、定、慧之深習行持,而後正行,方可如法圓滿。否則皆為空中樓閣也。故望行者步步腳印,了知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因果不昧律,輪迴何所縛。」于是和尚合掌讚曰:「諸佛上師之功德,普行回向諸法界,現身福慧速圓滿,同證如來大樂界。」

俗聞已,對僧合掌曰:「和尚所演無上如來大樂之法, 吾當傳于後世。」言訖頂禮七百而去。

 

 #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說法